一、做好譯前溝通
如果不深入了解一起商業(yè)交易的背景,就無法草擬出優(yōu)秀的交易合同,法律翻譯也是同樣的道理??梢哉f,寫作目的和致件讀者決定了你的文風。因此,在翻譯每一份文書之前,務必和原件作者進行預先溝通,明確:
天津南開區(qū)翻譯公司英語翻譯俄語1.這份文件的性質(zhì)和目的是什么?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?
是給客戶的工作報告? 為客戶交易起草的合同?是一份嚴肅正經(jīng)的法律意見書?還是答復日常咨詢的溝通郵件?文件的正式程度決定了你的翻譯態(tài)度,也決定了用語的嚴謹性和專業(yè)性要求。
2.致件讀者是誰?
二、尊重專業(yè)詞匯的權威性:追根溯源
如前文所述,法律英語是為法律工作而服務,故其精髓在于“精準”和“嚴謹”地使用每一個詞語。
對于專業(yè)用語詞匯也是一樣的道理,職務侵占罪怎么說?crime of duty encroachment還是 crime ofofficial embezzlement?對于和外籍高管簽約的聘用合同,如果和權威罪名表述不一致,是否會最終影響合同解除的滿足條件?保險索賠追償怎么說? 執(zhí)行異議之訴怎么說?競業(yè)限制條款怎么說?都需要追根溯源找法條。
在詞典選用時,除了 Google 詞典、百度詞典,更推薦專業(yè)性詞典,比如牛津法律大辭典、元照歐美法詞典、LII 檢索庫(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)、法律百科全書 WEX、歐路詞典等。
除了法律類的專業(yè)名詞,對于所涉的政府機關、企業(yè)名稱,在翻譯時切忌冒然翻譯,找官網(wǎng)、找名片、問接洽律師,盡一切可能去找依據(jù)。
三、注重詞匯的準確性:會思考
翻譯的時候,最重要的核心是要帶著腦子去做翻譯。什么樣的翻譯是拍腦袋做的? 舉兩個例子:
電子取證,有很多人翻譯成 electronic evidence,仔細一想你應該能發(fā)現(xiàn),electronic evidence 是指“電子證據(jù)”,是一個名詞。而“電子取證”很顯然是一種取證手段,帶有鮮明的工具、方法的詞性色彩,其正確譯文應當是“electronic forensics”。
再比如,駁回原告訴訟請求,有人翻譯為 “refuse all claims of the plaintiff”,但refuse一詞帶有強烈的主觀拒絕、抗拒、不愿接受的情感色彩,實在不適合描述法官的判決行為,其正確譯文應當用“dismiss”更突出其客觀性。
四、詳略得當
舉例:事務所指派甲、乙律師擔任本合同法律服務事項的承辦律師
國外產(chǎn)品說明書翻譯譯文:The Firm appoints attorney A and attorney B as attorneys who undertake the case under this agreement.
優(yōu)化:The Firm appoints attorney A and attorney B to undertake the case under this agreement.(無需嵌套定語從句)
舉例:(在支付廣告費用時)支付的名目為具體的某個產(chǎn)品品類
譯文:the name of the payment is the name of specific product
優(yōu)化:the payment is in the name of specific product
什么樣的翻譯是好翻譯?反向 Review
有一個檢核是否是“好翻譯”的捷徑,就是站在“不懂中文的老外”立場上換位思考進行反向 review,也即如果單看英文倒回去看中文,能看懂嗎?會產(chǎn)生歧義嗎?
舉幾個例子:“法定代表人”的表述,有人用 BOSS,但 BOSS 的涵義非常廣泛,還包括經(jīng)理、上司、領班、部門主管……你要是說“BOSS 可能承擔罰款的責任”,是否意味著一家公司的很多個 BOSS 都要被罰款? 為避免歧義,就要采用 legal representative。
再如,在一起商標侵權案件中,A 公司為侵權方,B 公司作為被侵權方同時采用了民事和刑事兩條救濟路徑,A 公司的律師在法律意見書中寫道“The opposite side may withdraw the suit and negotiate with us.”留意其中撤訴的表述 “withdraw the suit”,這是指撤銷民事之訴?還是撤銷刑事指控?還是兩者都撤銷?而 “drop the charge”就單指撤銷刑事指控,從而避免歧義。